未来村小
田字格万峰林民族实验学校
乡土N校
乡土村小
乡土教育家

项目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村小学生更喜欢来到学校。 乡土课以丰富多样的课堂形式,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有 78% 的教师认为学生喜欢乡土课和晨诵课;有 83% 的教师认为“乡土村小”项目对学生来校上课的兴趣有提升;86% 的教师认为“乡土村小”项目让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提升。

项目评估

项目对乡村儿童产生积极影响

二、2023年5月,项目组对本学期84名项目教师进行问卷调研,回收数据59份,经过数据分析,结合对项目教师的访谈,观察到项目产生了以下影响:

乡土课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探索欲望;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上台发言分享的意愿和合作意识都有增强。不同于传统科目的课堂,在乡土课上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给予学生更多表现和发声的机会。89% 的教师认为“乡土村小”项目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提升;86% 的教师认为“乡土村小”项目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有提升;81% 的教师认为“乡土村小”项目对学生的创作能力有提升;88% 的教师认为“乡土村小”项目对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有提升;85% 的教师认为“乡土村小”项目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提升。 总体来说,乡土课带给学生的改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二是提升了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三是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四是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项目对乡村教师产生积极影响

乡村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学方法多元化,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教学方法使用方面,教师们用得最多的是小组合作、展示分享、角色扮演和游戏。游戏通常穿插在课程中,用以调动学生兴趣、进行随机发言以及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83% 的教师认为“乡土村小”项目丰富了自己的课堂;88% 的教师认为“乡土村小”项目使自己的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教师幸福感得到提升,对家乡的认同感增强。乡土课带来师生关系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更加亲密,师生的交流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有机会更全面地了解对方;建立了更为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改善也让教师获得更多作为教师的幸福感。同时,教师在带领学生了解、认识家乡的同时,自己也对家乡更加了解,增强教师了对家乡的认同感。86% 的教师认为“乡土村小”项目增强了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与幸福感;82% 的教师认为“乡土村小”项目增强了自己对家乡的认同感。


此外,在与教师的访谈中,项目组还发现乡土课使班里的后进生有更多的展示和表达机会、也令学生学习到了丰富的农业知识、自然知识。

学生上课更愿意回答问题,思想比较活跃,愿意分享,胆怯内向的学生也开始愿意尝试分享和展示自己;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比较明显;借助乡土课的形式和内容增强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部分学业水平一般但具有语言天赋和艺术天赋的学生在乡土课上得到了认可,增强了自信心。

——新洲老城小学

乡土课程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包括家乡情况、农业知识、自然知识等,同时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和简单有趣的课外知识点提高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兴趣,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增加了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学生在分享表达过程中克服了害羞和恐惧,锻炼了表达能力,增进了和老师同学的关系,提升了自信心;在制作和户外观察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自然和周围事物的感知,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杨兴大成小学

一、第三方评估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邀请第三方团队—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对项目进行评估,基线测评于2020年9月开展,追踪测评于2021年6月完成。


评估报告认为:

通过项目的开展,农村教师和学生形成了更加亲近温暖的关系;教育重点从既往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对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儿童与身边的伙伴形成信任的同伴关系,培养了合作能力;缓解儿童焦虑,使农村儿童拥有更幸福的童年。总体而言是一个较为适合农村小学开展的全科教育模式。


项目对乡村儿童产生积极影响,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村小学生更有意愿参与课堂学习。学生合作能力提升,获得了朋辈情感支持。

项目对村小教师产生积极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学方法更加多元化。乡土课增加了师生交流,双方变得更亲密、更平等,“亲其师,信其道”。

项目促进了儿童对家乡的了解,鼓励教师带领学生探索学校所处村庄,包括自然环境与公共服务机构,加强了学生、学校与村庄之间的联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